時間不夠用
時間不夠用

我遇見美心時,她大病初癒,正蓄勢待發準備迎接下一階段的人生挑戰。

教練對話的過程中,感受得到美心對成為老師滿懷熱情,一方面希望重返之前的學校擔任代理教師,同時也計劃考研究所修習教育學程,為日後當正式教師準備。

但她跟我說,身邊的人都勸身體才剛康復的她放慢腳步,光是全職準備考研究所就是條不容易的路,更何況還希望能在白天兼顧代理教師的工作。

我可以感受到,站在人十字路口的美心,正被兩股力量拉扯。

一方面她對自己的渴望十分明確,但同時也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不確定,懷疑自己現階段的體力能力是否足以負荷內心渴望實現的一切。

一隻腳想積極地踏向前,另一隻腳卻躊躇地黏緊地面。

面對想展開的各項計畫,她的焦慮感越來越重,不知道應該如何最有效地分配自己的時間精力,才能在全力達成目標的同時保持身心平衡。

困擾的她,與我展開了一場教練對話。

我也在跟美心深聊後,發現她的擔憂不是杞人憂天 - 原來,她先前擔任代理教師時,經常爆炸忙碌覺得時間不夠用,事情太多只好硬是扛起,不斷預支體力的結果就是身體抗議,逼她停下來休息

或許看到這裡,你會認為美心現在最迫切需要的是優化自己的時間管理技巧,例如: 設定大目標、制定優先次序、分解成小任務,確實執行、回顧與優化。

我不否認,這些確實都是美心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恐怕是她需要先梳理出自己現階段人生中最在乎的價值,並明確每個價值對她的意義,好好排序。

然後,沿著大願景,拆出下一步的目標和小任務,這樣去運用時間管理技巧才有意義。

因為,我們的時間,只有在充份了服務自己的人生價值時才會閃閃發光。

如果,你也正面臨類似的困擾 -

像是試過各種時間管理技巧卻總感覺似乎少了甚麼? 儘管已經為自己排出詳細日程表,但總是難以執行? 

又或者,甚至明明確實執行了,卻發現沒有想像中開心?

那麼下面的分享或許會為你帶來些啟發,貝蒂會分享自己怎麼跟美心一起梳理人生核心價值與時間安排的秘密,讓你可以更精準地規畫屬於自己的理想一天。

也邀請你填寫下方資料,領取專屬的〈時間x人生價值管理表〉一起實做,為自己打破時間不夠用的盲點,也不再陷入費時完成很多代辦事項卻不快樂的困窘!

跟時間不夠說掰掰! 梳理人生價值,定義理想的一天

究竟要怎麼梳理人生價值,並按照內心的價值排序來分配自己的時間呢?

步驟很簡單,主要就是以下四個,接下來就通過與美心對話時的梳理,讓大家實際體會一遍怎麼進行,過程中你也可以同步試想,屬於自己的版本究竟會長怎樣。

【Step 1】找出過去五年中最讓你感動、享受、喜歡,並期待未來持續能有類似經歷的人事時地物情境

【Step 2】整理每個事情,對於你而言,它代表了什麼價值?該如何排序?

【Step 3】針對每個價值,你現階段最想實現的「下一步目標」是什麼?

【Step 4】針對每個「下一步目標」,你每天對應的行動任務是甚麼? 為甚麼?

Step 1: 解析「時間不夠用」,細數近五年內最令你感動、享受的人、事、物、情境狀態

選擇以「五年」為單位回顧,是因為「五年」更偏向中長期視角,有助於更清晰辨識出每個人的生命亮點。

相較於短期的半年或一年,這類主題焦點比較不受外在趨勢或生活變故的影響,會更貼近個人核心價值。

對美心來說,過去五年中,她特別感動、享受、喜愛、且期待未來經歷的人、事、物、情境包括下面這幾樣:

  • 當代理教師時,身邊有同樣充滿熱忱的老師作伴,可以互相砥礪、一起成長,很開心
  • 與學生互動時,雖然偶爾會被惹怒,但也因為他們的好奇與活力而感到有趣可愛
  • 參加兒童瑜珈師資培訓課,重回學生身份學習新事物讓美心充滿活力,激發了她嘗試更多的動力
  • 意外過勞讓她開始專注養身,過程中積極探索了各種保健與運動方法,發現運動的趣味和奧妙

透過細數過往生命中的重要亮點,有助於美心更清晰地梳理自己的人生價值,定義理想生活的藍圖。

換你試試

細數過去五年,為自己至少選出三個最感動、享受的人、事、物、情境狀態吧!

Step 2: 逐一整理情境,了解它們對你而言代表甚麼「價值」

有時候,乍看八竿子打不著的事物,對一個人來說,可能對應到的其實是相似的價值。

像乍看之下,跟小時候後的朋友敘舊聊天 vs. 吃甜食這兩個活動毫無關聯,但對我來說,他們都帶來名為「安定感」的價值。

這些價值感,源於每個人自己獨一無二的生命脈絡。

像是跟從小認識的朋友,因為沒有任何利害關係,純粹是因為喜歡彼此的陪伴相聚,互動起來總讓我感到安心自在。

至於吃甜食,則是由於小時候,家人習慣用餅乾蛋糕一起慶祝以及表達對我的愛。

所以兩樣截然不同的東西,都能與我心中「安定感」的價值連結。

這些價值就像是抽屜,可以作為我們歸納和整理生活中每項活動的指南。

歸納整理的目的,不是想強迫把人生大小事物都放進特定位置,只是想幫助自己檢視每個行動和決策,究竟是正在朝內在核心靠攏? 還是逐漸開始偏離?

這種偏離的程度其實很容易辨別,因為通常它會跟幸福的程度現負相關,也就是說,當我們的時間分配越偏離內在核心,會覺得越不幸福,所以體感上應該挺容易判斷QQ

回到美心的例子,與她共同討論後,得出下面的對應關係

這些活動,代表「身體健康」的價值...

  • 意外過勞讓她開始在意養身,過程中積極探索各種保健與運動方法,發現運動的趣味和奧妙

這些活動,代表「支持啟發的同伴」的價值...

  • 當代理教師時,身邊有同樣充滿熱忱的老師作伴,可以互相砥礪、一起成長,很開心

這些活動,代表「學習成長」的價值...

  • 與學生互動時,雖然偶爾會被惹怒,但也因為他們的好奇與活力而感到有趣可愛
  • 參加兒童瑜珈師資培訓課,重回學生身份學習新事物讓美心充滿活力,激發了她嘗試更多的動力

在明確了這些活動代表的價值後,接下來最重要的是將它們排序。

這個概念與貝蒂之前下面這篇文章提到的很類似 - 那就是我們必須了解,對自己來說什麼更重要? 甚麼最重要? 才能做出選擇。

選擇的本質就是取捨 - 留下你最想要的,捨棄你其實沒那麼渴望的。

在這裡,我們所要面對的是時間上的取捨,因為每個人一天就 24 小時。

其中真正有生產力的時間更少,唯有透過取捨,我們才能在生產力最高的狀態下,充分做我們想做的事情,讓時間的運用不留遺憾。

於是我也一起與美心做了排序 - 大病初癒的她,在過去一年的折騰下,理解了身體的重要,於是毫不猶豫地把「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第二名是「學習成長」 - 這不是算意外的選擇,因為有兩個她最享受的情境,都跟這份價值緊密關聯。

第三名才是「支持啟發的同伴」 - 老實說,這甚至有點像是第二名「學習成長」的支持要素,因為有好夥伴,會更能激勵人快樂走在學習成長的路上。

從這樣的人生價值排序中,不難看出美心真的是對學習和成長充滿熱情的人 ❤️

換你試試

細數完過去五年,最感動、享受的人、事、物、情境狀態後,看看你剛才列出的這幾項,問問自己

這些活動跟情境,對我來說代表甚麼價值? 它真正讓我覺得珍貴的是甚麼?
通過做這些活動,我真正想獲得的是甚麼呢?

Step 3: 針對每個價值,你最想實現的「下一步目標」是甚麼?

接著,我與美心一起討論她現階段針對每個人生價值,最渴望達成的「下一步目標」是什麼。

簡單來說,「下一步目標」就是針對每個渴望體驗的價值,「你下一步最想實現的是甚麼?」

它可能是你下一步想最想得到的身份、創造的產出,或者最想體驗的狀態。

直到 Step 3 才進入時間管理中最常見的「目標設定」,是因為貝蒂覺得唯有先釐清人生價值,才能將價值與目標串聯。

這樣未來我們盯著目標行動的時候,才不會忘記這每件也許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正支撐著我們活出心底最在意的那些 “Why”。

先別急著量化或要求自己寫得多具體,這個我們 Step 4 再來做,這邊只要寫出下一步值得行動的 1-2 個「大方向」,引導自己前進就足夠。

也建議不要一次訂定太長遠的目標,先專注在1~3 個月為單位的短期成果,才好邊做邊調整,保持彈性。

總的來說,美心的三大人生價值各自對應到以下幾個「下一步目標」

人生價值

下一步目標

身體健康

每天運動,保持充足睡眠

學習成長

>> 回去擔任代理老師,透過現場經驗,持續提升教學能力


>> 成功考進研究所,進修教程為日後成為正式教師做準備

支持啟發的同伴

找到同樣正要準備研究所的同伴,彼此交流支持

討論到這,美心的價值跟下一步的目標終於串聯在一起,也有了清晰的排序!

這也為後續拆解每個目標的具體行動,以及實際每天的時間分配提供了參考依據。

換你試試

針對你最重視 Top 3 人生價值,你分別的 1-2 個「下一步目標」會是甚麼呢?


Step 4: 針對每個「下一步目標」,你每天對應的行動任務是甚麼? 為甚麼?

針對美心剛剛設定四個「下一步目標」,我們再進一步拆解,細分成下面這些行動任務,同時初步估算需要花費的時間、行動的頻率 (例如: 平日每天、假日隔週等)

  • 每天運動,保持充足睡眠 >> 運動1小時,晚上10點之前上床 (平日每天)
  • 回到之前任教的學校當代理老師,持續通過現場經驗,精進自己的教學能力 >> 備課~3小時,好好設計上課內容 (平日每天)
  • 考上研究所,進修教程,為之後考正式教師做準備 >> 讀書學習~3小時,但具體要花多少時間,可能還是需要看老師指定的閱讀量來決定(平日每天)
  • 找到同樣正要一起準備研究所的同伴,互相交流 >> 跟夥伴組成共讀會,固定某天聚在一起讀書討論 >> (假日隔週)
  • 人生價值

    下一步目標

    行動任務

    身體健康

    每天運動,保持充足睡眠

    運動1小時,晚上10點之前上床 (平日每天)

    學習成長

    >> 回去擔任代理老師,透過現場經驗,持續提升教學能力


    >> 成功考進研究所,進修教程為日後成為正式教師做準備

    >> 備課~2小時,好好設計上課內容 (平日每天)


    >> 念書~2小時,根據老師安排的閱讀量調整 (平日每天)

    支持啟發的同伴

    找到同樣正要準備研究所的同伴,彼此交流支持

    跟考研夥伴組成共讀會,相約讀書討論 (假日隔週)

    完成行動任務的下一步是將它們有效地融入每天的行程中。此時,使用一個簡單的表格來安排時間,列出每個時間區段所需執行的行動任務。

    行動任務出爐後,接下來是將它們融入每天的行程中。

    我們可以為自己用下面這樣的簡易表格,列出每個時間區段所需執行的行動任務。

    跟一般時間管理表可能不太一樣的是,表格特別加入「對應人生價值」和「價值排序」兩個欄位,為的是提醒我們時刻牢記做這些事的初衷,即便遇到阻礙,也不輕易放棄。

    表格中紫色標示的文字內容則是小提醒 - 切勿遺忘為自己安排「放鬆」的時間XD

    「完成任務」與「創造價值」很重要,但當你的全世界只剩下這兩件事情,會活得越來越緊繃。

    把人想像成一根橡皮筋,如果每天只有把自己拉得越來越緊,最後的結局,大概只有斷掉一途 (聽起來好可怕XD)

    人不是機器,有血有肉有情緒,會想喊累、想撒嬌、想耍賴,這些很正常,也都是可被接受的。

    每天釋放一點,反而能走得長久,因此,請允許自己休息與放鬆。

    如果這樣的說法打動不了你,你對放鬆還是感到不安,仍舊渴望最大化生產力。

    不妨看看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這本書吧!

    或許能從另一個角度讓你看見,放鬆反而會更有生產力 😂

    書中列舉了不少科學實證說明 “壓力+休息=成長”,光是埋頭拼命不見會更成功,想要有最佳表現,除了超級努力,也要學會聰明地休息。

    這對高自我要求者尤其重要 - 因為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還有好多人生還有目標等著完成而過份努力,搞得自己筋疲力盡,結果反而邁向目標之路上後繼無力。

    美心就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因此在她新的日程裡,安排放鬆時光尤其重要,允許自己毫無負罪感地放鬆,也會間接地讓身體更加穩定與健康。

    時間

    行動任務

    對應人生價值

    價值排序

    6-7am

    起床吃早餐

    身體健康

    Top 1

    7-8am

    運動

    身體健康

    Top 1

    10:30-11:00am

    泡茶聊天,做任何喜歡好玩的事

    沒有直接對應 ,但對身體健康有間接幫助

    N/A

    11-1:30pm

    用心吃午餐

    身體健康

    Top 1

    2-6pm

    讀書~2小時 (具體時長,看到時老師交代的閱讀量)


    備課~2小時 


    *讀書優於備課,因為剛開始重新熟悉讀書節奏,可能需要花費更多時間精力

    學習成長

    Top 2

    6-7pm

    好好吃晚餐

    身體健康

    Top 1

    7:30pm-9pm

    跟同樣準備考研究所的同學實體 or 視訊聚會交流

    支持啟發的同伴

    Top 3

    9:30pm

    10點前睡覺

    身體健康

    Top 1

    人生排序會有盲點! 誠實面對自我,才能找到幸福的節奏

    有時候,進行人生價值排序的過程沒有想像中那麼直觀,因為有時大腦嚷嚷說他所想要的人事物,未必實際上真的最能帶給自己深刻的滿足。

    所以,做這項練習時,貝蒂通常會建議個案與學員,做完屬於自己的「理想一天」後,請實際帶回生活中體驗,檢視自己照表操課後的感受。

    如果以 1-10 分為幸福感做打分,按表操課後的幸福感大概會是幾分呢?

    如果>7分,那代表目前的時間分配跟人生價值排序彼此對應的程度應該頗高。

    但如果<5分,或者執行時總是很煩躁,根本無法按著當初計畫的來實行,那或許是時候回過頭來,重新調整自己的人生價值排序。

    因為,這表示原先的排序,與實際的時間分配並不匹配。

    例如: 雖然「學習成長」的價值被排在第一位,但實際上在與「支持啟發的同伴」交流時,會不自覺想花更多時間、感覺更開心。

    如果你有發生類似的情況,不妨問問自己:

    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數,我要在哪個價值身上花更多時間? 哪個可以減少? 
    我是否有想做哪樣新的嘗試? 這個嘗試是否對應到某個全新的價值?

    問與答之間,你會越來越明白,自己此刻真正的人生價值排序。

    記住,價值的排序並不存在絕對的好壞對錯,真實面對自己,順應內在節奏,才能在實現自己的道路上,走得越來越幸福長久。

    結語

    你是否常常感覺時間不夠用呢?

    花時間做掉大大小小的代辦事項,卻沒有想像中滿足?

    我之前跟美心走過同樣的心情,也在梳理的過程中,發現這些表面上看似不同的困擾,實際上都指向相同的核心 - 那就是自己對於自己此刻的人生價值排序不夠清晰。

    正因為人生價值排序不清晰,我們才會覺得甚麼都好重要,無法放手,結果感覺永遠時間不夠用。

    也正因為排序不清晰,我們可能不自覺砸下太多在我們其實沒有那麼在意的人事物上,反而敷衍了內心最深的渴望。

    通過這次對話,美心不只有了一張新的時間管理表,也更新了舊有的時間安排思維。

    這份全新思維,會在未來引導她看見每項行動任務怎樣與當下人生最重視的核心價值連結。

    於是原本看似散亂的行動,開始有了統一的底層邏輯。

    時間管理對她來說,也不再只是用來安排行程而已,更是檢視自己人生價值排序的工具! 

    通過有意識地回顧與調整,每個人都能如此,更有效地讓生活的節奏更加貼近內心珍視的價值。

    因為時間管理的本質,就是人生價值的管理,

    希望我們都能通過好好運用時間,一路享受、一路創造,那些心底最渴望實現的價值!

    ☀️ 90天生涯導航教練課

    關於工作跟生活的迷惘不安、或者生命中想積極實現的改變,你明明已經知道許多脫困做法,卻不知道為甚麼,總是很難真正做到嗎?

    生涯導航陪跑教練課,是為期 90 天的深度沉浸與轉化。

    90天的教練陪跑中,不會有網路資訊的發散、沒有純線上課程的罐頭、更不是獨自面對電腦手機汲取知識的空虛與失溫,取而代之的是...

    你會有個人化的體驗 - 我們會在教練課開始前,共擬未來 90 天最想實現的轉化與改變,選擇最合適的學習模塊 (主題模塊包含職涯發展決策、理想生活打造、行動目標達成、人際關係及溝通技巧提升、自我特質與優勢覺察),回應你生命當下最真實有機的需求。

    你會掌握系統化的做法 - 懂得運用不同生涯探索工具進行自我梳理,無論未來面對哪種迷惘都不再那麼心慌,因為你有了走向答案的錦囊。

    你會有貝蒂全心的引導與支持 - 每 2-3 週一次 60 分鐘諮詢、期間 48 小時內私訊回覆,全心傾聽、提問與分享,陪你以「實際行動」跨越所有瓶頸。

    90 天旅程,從迷茫走向自己。

    關於生命,不再只是知道,而是開始真正做到些甚麼,多微小都很好。

    如果你有改變的決心,想了解更多關於 90 天教練課的細節,歡迎點擊按鈕,滑至新頁面最下方,預約初談了解細節!

    我是貝蒂!大學換過三個系,經歷十多個實習,後來成為顧問與Life/Career Coach的我,看似擅長多元探索,其實是個迷茫專業戶!因為不斷在迷茫路上跌跌撞撞,特別想用生動的故事,搭配有系統的方法,將這趟旅程積累的生涯探索思維與解方都與你分享 - 但願來到這裡的每個你,不只收穫解決問題的方向,也能得到緩和心情的滋養,即便身處茫茫大霧,也不再心慌!

    我開設了一堂《生涯導航陪跑教練課》,課程會根據每個人獨特的生命需求面向 (理想、職涯、人際、目標達成等等),打造為期 90 天的專屬轉化之旅,邀請決心蛻變的你,從混亂走向清楚,從迷茫中走向自己!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

    相關文章

    加入貝蒂電子報 獲得最新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