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跟周圍的人說起自己在提供 Life Coaching (人生教練) / Career Coaching (職涯教練) 服務時,對方的第一個反應經常是困惑:
「蛤? 那是啥? 我只聽過健身教練噎!」
「咦,你怎麼會跑去幫別人『植牙』?」
其實,這些回應真的一點也不令人不意外XD
畢竟初次聽到這兩個詞時,我也是困惑滿點,對 Life Coach (人生教練) / Career Coach (職涯教練) 的價值感到狐疑:
「所謂 Life 也太大了吧…Life Coach (人生教練) 到底何德何能可以教我過好這一生?」
「Career Coach (職涯教練) 懂我待的產業跟職位嗎? 如果不熟,他真能幫到我嗎?」
直到我報名了兩門培訓課,更系統地認識 Life Coaching (人生教練) 與 Career Coaching (職涯諮詢),才對這兩個角色產生新的理解,甚至萌生了相見恨晚的心情。
假如,時光能倒轉,好希望自己無論是在工作與生活,對未來迷茫的每一個瞬間,穿越到她身邊,用人生教練 (Life Coach) / 職涯教練 (Career Coach) 的角度引導她突破框架,發現其實一切沒有想像中可怕。
不過,或許現在才遇見是更剛好的時機點。
正因為常在迷茫中流浪,才熟悉了掙脫它的方法,也找到與它共存的力量,更能對經歷類似的來談者自然產生同理與共情。
接下來,想通過貝蒂自己,以及與來談者進行對練對話的故事,與你分享究竟甚麼是 Life Coaching (人生教練) 與 Career Coaching (職涯教練),希望能幫助正努力面對工作生活大小挑戰的你,更好判斷這樣的資源究竟能不能幫助到你。
人生教練 (Life Coach) 跟職涯教練 (Career Coach) 是幹嘛的?
教練技術 (Coaching) 的本質是啥?
對貝蒂來說,教練技術 (Coaching) 是通過「以來談者為中心的傾聽跟引導,賦能對方發生成長與轉化」的技藝。
「以對方為中心」是關鍵,教練 (Coach) 需要相信每位來談者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有充份能力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這也解釋了為何教練技術 (Coaching) 會以「傾聽與引導」為主,因為教練 (Coach) 的存在不是發號施令的導演或製片,更像打光師,喬好角度,照出你在職涯與人生舞台上遺忘的資源或未見的盲點。
教練 (Coach) 也像收音師,全然聆聽你所有深層思緒情感, 重新梳理出自己最想要的劇本。
但當然,回到「以人為本」的大原則,如果交流過程中貝蒂判斷來談者狀況後覺得有必要,也會適時分享經驗與建議供作參考,所以實際進行時,傾聽/引導 vs. 提供經驗建議的比例還是會case by case。
但無論如何,傾聽/引導的比例通常還是會更高,又即便分享了經驗或給了建議,仍舊不會干預個案的任何決定,因為每位來談的人,才是自己生命真正的主人。
人生教練 / 職涯教練處理的議題有哪些?
人生教練 (Life Coach) 跟職涯教練 (Career Coach) 處理的議題,其實稍有重疊,前者關照整個人生舞台的議題 (包含職涯,但絕不僅限於它),後者則聚焦職涯情節的高潮迭起。
下面貝蒂簡單列出人生教練 (Life Coach) 跟職涯教練 (Career Coach) 可以協助來談者梳理的問題類型 (但當然不是全部),這些都是實務上蠻常會有人想來尋求教練協助的題目!
職涯諮詢 (Career Coaching) 常見討論主題
- 不確定自己到底適合怎樣的工作? 產業? 職位? 組織型態?
- 怎麼發揮自己獨有的優勢,提升自己在職場上的競爭力?
- 每天工作都覺得壓力很大,人好像要被工作掏空了,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 最近工作遇到瓶頸,超級倦怠,我是否應該換工作呢? 如果是,該怎麼開始?
- 主管同事讓人好心累? 到底職場人際關係怎麼處理比較好?
人生教練 (Life Coaching) 常見討論主題
- 過得不錯,但總覺得少了甚麼…想活得更有意義,怎麼做?
- 眼前有好多不同的選擇,我該怎麼做出最好的決定?
- 常常沒動力然後開始拖延,不喜歡這樣的自己,但又不知道從何改起?
- 覺得每天都忙得好累,如何有效管理我的時間精力?
- 在關係中,我如何既做真實自己,又能維護彼此的和諧?
可以發現兩類問題主要差異在於出發點不同。
職涯教練 (Career Coaching) 會從「工作」本身切入,但根據貝蒂經驗,討論到後來,經常還是會觸及到其他人生面向 (像是換工作時,會需要顧慮到伴侶的想法)。
至於人生教練 (Life Coaching) 的議題,顧名思義會從「人生」出發,工作只是其中一環,但偏偏工作占據多數人超過 80% 清醒時間,職涯問題依舊是人生教練 (Life Coaching) 時常出現的題目。
看到這裡,你應該也發現了,人生教練 (Life Coaching) 跟職涯教練 (Career Coaching) 確實有不少重合之處
這也是為甚麼,貝蒂思索許久後,決定把服務取名為「生涯」導航,因為「生涯」囊括了工作與生活等各種人生面向,每個面向的發展,都會對人生的幸福感產生影響。
教練對話 (Coaching) vs. 跟心理諮商 or 跟好朋友/伴侶聊天有啥不同?
教練 (Coaching) vs. 心理諮商?
Coaching 更聚焦產出「面向未來的行動」,心理諮商更重視「面對過去的梳理」。
人生教練 (Life Coach) / 職涯教練 (Career Coach) 雖然也會跟來談者一起回溯重要的過往經驗,找出內心癥結。
但一般來說,比較不會像是心理諮商一樣,花更多時間跟個案深聊過往經歷了些甚麼? 跟今天的事前之間的潛在關聯? (像是探討過去跟父母老師的相處,跟長大後面對主管時的恐懼之間的關聯)。
教練對話 (Coaching) 會更聚焦在「釐清自己」跟「做出行動」,進而在日常中創造你最渴望的改變。
所以,身心狀態處於健康/亞健康、有意願跟能力做出改變,只是需要有人推一把的人,教練對話 (Coaching) 跟心理諮商都適用,就看你自己當下的需求!
但針對身心狀態已經失衡,像是情緒嚴重波動到影響日常工作與生活,甚至出現自我傷害的行為,就不適合教練對話,強烈建議尋求心理諮商的協助!
教練 (Coaching) vs. 好朋友/伴侶聊天?
教練會以「無我聆聽、中立引導」的模式與你對話,但好朋友/伴侶容易偏向「經驗分享、提供建議」的狀態。
跟好朋友 / 伴侶聊天,除非對方受過 教練 / 諮商相關訓練,否則通常 (但不是絕對!) 比較難站在中立開放的角度與你談話。
因為好友 / 伴侶可能會覺得已經對你瞭若指掌,也因著這份 (可能有點自以為是的) 了解,忍不住陷入「你應該怎樣比較好..」的「給建議」模式。
但教練重視的是:「你想要甚麼?」,再循著你的渴望,一起探索「你擁有甚麼資源 (特質 / 能力 / 經驗)?」「你能怎麼做來更接近你渴望的目標?」
舉個實際例子,貝蒂之前某位來談者小D (化名),偶爾在投資交易時,會陷入「煞不住」的狀態,導致超乎預期的虧損,這總讓他事後感到自責跟懊惱。
細聊之後,發現小D很認真,早就為此做過很~~多努力,不只看過許多投資老師的影片教學,學會為自己設下各種停損條件,也曾嘗試一段時間不開帳戶交易,刻意與市場保持距離。
但令人懊惱的是,明明已經試過各種做法,卻還是會不小心重複過去的自己,他說,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有甚麼盲點、想找出應對的策略,於是預約了貝蒂的生涯導航諮詢。
「你能跟我分享一下,衝動交易的狀況發生時,你通常在想些甚麼? 或者有怎樣的情緒嗎?」
教練對話過程中,我先與他一起釐清自己,發現衝動交易的根因,不是因為他欠缺正確的投資知識/心態,是欠缺情緒的穩定性,導致難以徹底執行最初設定的止損條件。
小D缺的不是更完善的條件設定,是更多的情緒穩定性,後來深聊,發現這跟內在價值感的匱乏、對自己深層的不自信有關。
原來,他曾經歷過重大的投資虧損,這讓他後來常把投資的得與失看得很重。
一般來說,如果是心理諮商,可能會再繼續深挖過去,層層扒找價值感匱乏、沒信心的根因。
但我們在進行的是教練對話,我更著重於引導他看見自己擁有的內在資源 ,希望能引導小D發展出能幫助他靠近理想自己的「下一步行動」。
「最近的工作跟生活當中,有甚麼樣的小事情,會讓你感受到沒有匱乏、滿足的感覺嗎?」
我們於是談了存在於現在與過去、工作與生活中,讓小D感受到自己存在價值、有自信的瞬間,無論是最近面試獲得肯定、烹飪讓自己與伴侶更緊密,一起在對話中發現值得肯定的自己。
最後發展行動方案時,甚至追溯到小D學生時玩帆船的經驗,發現「轉換到跟大自然連結的空間」是讓小D可以切換情緒,從混亂緊繃,轉為放鬆穩定的開關。
「你覺得,『轉換到跟大自然連結的空間』有沒有可能幫你從想衝動交易的情緒中更快抽離?」
「如果可以,我們要不要現在一起來想像,假設你現在又進入了想跟市場拚輸贏的狀態,具體可以怎麼行動,一步步帶自己抽離?」
就這樣,具體的行動方案就在教練對談的 60 分鐘中誕生。
小D說,下一次,又覺察到自己陷入煞不住交易的當下,他可能會想關上電腦,起身去家裡附近的河濱走走,散步個1-2小時,等心情平穩後再慢慢走回家。
「下次真的可以這樣試試看…或許路上還能買一罐啤酒甚麼的。」小D輕輕地說。
上面這段,想簡單演示下,教練對話時,會怎麼運用傾聽與提問,陪伴來談者一起向內疏理,看見問題癥結,帶著一份對自己的「清楚」,展開實際的「行動」(無論多微小都很好),嘗試在工作與生活中,一步步走向更渴望的自己!
延伸閱讀: 轉化挫折感的6大步驟,釋放內在自信力
怎麼選擇合適自己的 Life Coach (人生教練) / Career Coach (職涯教練)?
貝蒂覺得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看,去找到合適自己的 Life Coach / Career Coach
個人風格
簡單來說,就是你對這個教練的 Fu。
雖然這很主觀,但這很重要,所以貝蒂才會特別拉到第一個講。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無論這個教練服務過多少人次、有過多少豐功偉業,如果你覺得頻率不對,建議就要謹慎考慮再三。
如果要把個人風格拆解得更具體一點,可能可以分成兩塊,一個是溝通模式,另一個是角色定位。
溝通模式
比起從教練自介中看他怎麼介紹自己的人格特質,貝蒂覺得可以更多去關注對方的溝通表達方式是不是你習慣的、對頻的。
為甚麼呢?
因為教練過程中,你們之間會有大量的對話。
如果教練的表達方式會讓你不舒服 (例如: 太犀利直接讓人受傷、太婉轉搔不到癢處),或者聽不懂、沒共鳴 (例如: 你喜歡別人說話多舉點具體例子,但教練偏愛用形容詞副詞聊抽象的概念),那可能就不大適合。
至於事前要怎麼判斷教練的溝通表達模式呢?
一個方式是關注他的自媒體 (如果他有),多看他的部落格、IG、Facebook,甚至是有聲音影像的 Youtube、Podcast,觀察他論述事情的邏輯、溝通的氣場。
另一個方式是,通過現在有些教練釋出的 15-30 min 免費初談,或者公益諮詢 (諮詢後隨喜小額捐贈) 等服務,低成本地親身實測對談品質,再做判斷。
做完各種研究後,關鍵還是問自己: 「我願意信任這個教練,跟他一起討論重要的工作與生活議題嗎?」
聽聽看內心回答,如果願意試試看,就去吧!
角色定位
具體來說,角色定位就是教練在對話過程中,傾聽 / 引導 vs. 經驗分享 / 提供建議兩者比例拿捏的習慣。
雖然說人生教練 / 職涯教練普遍都會以傾聽 & 引導為主,但這個的比例是 55% 還是 95% 不一定,比例不同,對談氛圍也會截然不同。
想了解教練的角色定位,貝蒂建議可以去刷一下教練 (Coach) 的自介與服務介紹,有沒有帶到相關教練理念。
如果理念中出現比較多「精準識別癥結,高效解決問題」這類的訊息,我會把他歸類為「顧問」角色,這類定位的教練,經驗分享 / 提供建議的比例會比較高。
之前貝蒂曾做過 Life Designer 的職涯諮詢服務,它當時給我的感受,比較偏向「顧問」風格。
我那時的經驗是,諮詢師大概花 50-60% 時間聆聽與引導,但是後續 40-50% 會蠻快狠準根據測驗結果跟之前的對話,直接分析現況,給出建議去做後續討論。
相反地,如果理念比較強調「引導自我覺察,一起梳理行動方案」這類的訊息,通常傾聽 / 引導的比例會比較高,這種貝蒂把它定位為「導航者」。
我參加的 AndAction 人生教練培訓就是偏向「導航者」的模式,大概 >90% 是傾聽與引導,只有不到 10% 是建議與經驗分享。
甚至很多時候可能根本沒有經驗建議分享,因為個案可能自己就有能力,發展出讓自己滿意又有動力的行動方向了。
老實說,經驗分享 / 提供建議對商業顧問出身的我來說是很習慣的模式,畢竟每天的工作就是分析、總結、設計選項、給行動方案 XD
但我 Coaching 時對自己的期許是,即便對談狀況可能需要我進入顧問模式了,我還是會盡量引導讓個案盡情分享完後,再補充自己的觀點。
同時也避免餵出絕對、單一的答案,會盡量把觀點梳理成開放選項來討論,像是: 「聽完你剛剛的分享,我觀察到好像可以大概梳理成 ABC 三條路,你有比較傾向哪個嗎? 為甚麼呢?」
因為貝蒂還是希望能通過 Coaching,更多地做到「賦能」,讓來談者在對談結束後,感受到自己是有力量的、可以為自己的人生掌舵的。
因此,雖然會依照個案的狀況不斷微調,但目前的比例,大概是傾聽 / 引導 >70% vs. 經驗 / 建議分享 <30%,更接近導航者的角色定位 。
過往人生 & 工作經歷
雖然人生教練 (Life Coach) / 職涯教練 (Career Coach) 不見得非得要有與你類似的經驗,才能夠提供最到位的幫助,因為我們學到的教練技術是通用的、是可以應用在各樣情境上的。
但不可否認,以支持的「程度」來說,有類似人生 & 工作經歷的諮詢師,多半還是更能夠對你的現狀產生更高程度的同理心。
他可能會更容易聽見你沒說出口的想法、精準地識別你的盲點與癥結,進而運用教練技術更快地引導你掃除迷霧。
所以當你在找人生教練 / 職涯教練時,還是建議關注下對方過往的人生 & 工作經歷 - 像是工作的產業 / 職位 / 組織型態、原生家庭、伴侶、親子關係等,看有沒有跟你自已的處境相呼應。
當然,教練不見得會大辣辣分享自己的個人經歷,但還是可以稍微留意他的自介,以及自媒體裡有沒有相關蛛絲馬跡。
口碑評價
這應該蠻直觀的,就像你走進一家陌生餐廳前,多半會上 Google 評論爬一下評價。
除了大家都懂看的評價數量 (可能 imply 諮詢過的個案數) 跟分數,也可以看看「評價者的討論議題、個人經歷背景」跟你是否類似,如果相似,表示教練可能有能力、經驗處理現在困擾你的議題。
記得也看看教練被大為正評的地方是哪些? 是不是也是你期待體驗到的? 像是超有耐心、擅長傾聽、很會 connecting the dots、能分享特定產業經驗與知識等。
通過口碑評價,不只可以一窺教練的個人風格,也可以看出他的強項是不是你現在最迫切需要的缺口。
相關培訓經驗 / 證照
相較歐美,目前台灣的人生教練 (Life Coach) / 職涯教練 (Career Coach) 的相關培訓與證照還不算太普遍,也不像是心理諮商師有明確的規範。
因此,我個人覺得從培訓經驗 / 認證當中最能看出的可能倒不見得是專業能力,更多是教練 1) 對教練技術的學習投入 2) 教練的知識 & 技術體系 (跟前面提到的個人風格呼應)
- 對教練技術的學習投入: 通常一個培訓課程都是萬元台幣起跳 (貝蒂上過最便宜的課程是2+萬元XD),因此從上過的課程數量與質量 (可以查一下教練選擇的培訓單位判斷一下),可以看出教練對進修的投資與投入
- 教練的知識 & 技術體系: 技術面的話,有的教練可能會同時有心理諮商師資格、有的則會涉獵身心靈領域 (像是貝蒂有學塔羅 & 希塔療癒);知識面的話,有的會更專精於組織團隊教練,凝聚團隊向心力與產能、有的會更聚焦於親子教練,優化親子關係等等
你可以根據教練的培訓經驗 / 證照,大概理解這位他對於教練技術的學習跟投入程度? 是否有持續求進步? 也可以了解他的知識體系構成大概長怎樣? 有沒有更朝哪個領域傾斜?
這都可以幫助你更好試想,這位教練是否能針對你最想談論的議題提供有效協助。
Life Coaching (人生教練) / Career Coaching (職涯諮詢) 之前需要準備甚麼?
最最最重要的呢,是顆敞開的心,我遇過好幾次美好的談話,經常是來談者夠敞開,也夠願意分享以及與我腦力激盪。
才能在一來一往地互動當中,一起梳理初內在癥結,以及看見下一步可能的行動方案。
同時,來談者如果能夠先梳理過個人議題是最好的,像是我通常會在會談前的申請表單,邀請個案簡單整理以下四點:
- 目前遇到的議題
- 曾經嘗試過的處理方式
- 迫切與重要程度打分
- 目前狀態的關鍵字 (e.g., #焦慮 #茫然)
這會幫助我更能流暢開啟後續的正式談話 (也曾有來談者跟我分享,單單只是完成事前表單的過程就有幫助,讓他有機會把自己的議題梳理得更清楚了XD)
貝蒂的生涯導航諮詢 & 教練陪跑是風格甚麼? 該怎麼選擇?
先講風格,自評風格可能是理性感性靈性三合一 (?)
理性面
商業顧問背景出身,讓我在處理人生 / 職涯議題時,自然而然會以邏輯架構的方式探討 (像是把複雜的問題梳理成 ABC 選項跟著個案一起分析優缺),平常工作時理性腦的正常發揮。
感性面
同時,天生對別人情緒起伏比較敏感 (可能是太陽巨蟹、太陽海王星對分、情緒中心開放作祟),過去在梳理情緒 / 情感議題下了好多功夫 (淚),但這幫助我面對情緒波動較大的來談者時,特別容易進入深度同理狀態。
靈性面
加上近幾年對靈性、神秘學的探索越來越感興趣,持續探索塔羅、占星、人類圖與能量療癒,也因此對那些看不見摸不著,但感受得到的精微能量語言越來越熟悉。
至於教練對話 & 陪跑的角色定位,目前對自己的期許是導航者 (聆聽 / 引導為主) >70% vs. 顧問 (分享 / 建議) <30%。
主因就像開頭說的,貝蒂最想做到的是賦能 (empowerment),當下深度傾聽每個人,精準拋出打中人心的問題,讓來談者能通過一來一往的對話,更深刻看見自己。
無論是通過這場對話,擺脫了舊的盲點也好,發現了新的能耐也罷,通過這份看見,讓人心底有了願意跟力量,採取行動,蛻變成更安心自在的自己!
貝蒂的生涯導航服務模式
貝蒂的生涯導航模式目前有兩種,包含1對1單次諮詢跟90天教練課陪跑模式。
兩種服務對應不同需求,如果想解決的議題很明確急迫,又或者想試水體驗一下甚麼是 Life Coaching (人生教練) / Career Coaching (職涯諮詢) ,那會比較適合1對1單次生涯導航諮詢。
但如果想解決的議題量大又龐雜,甚至自己都說不清卡點在哪,需要的是更深度全面的內在整理與系統更新,那會更適合90天教練課方案,這也是我未來會主要聚焦服務的領域。
1對1單次生涯導航諮詢
1對1單次生涯導航諮詢,目前主要聚焦協助梳理下面這些議題,貝蒂會在60分鐘中,通過教練對話的方法,與你一起梳理內在癥結,擬定可以往前推進的行動方案。
生涯導航諮詢核心主題
以下是貝蒂比較熟悉的大主題,但不會只侷限於此,主要還是看每位來談者的需求
職涯發展決策
如: 不清楚自己適合怎樣的工作環境? 想轉職但不確定該怎麼開始?
理想生活打造
如: 想找到工作生活的熱情跟意義? 過得不錯但想知道怎樣能更幸福?
行動目標達成
如: 想治療拖延症提升行動力? 想知道如何有效制定行動計劃並達標?
人際關係及溝通技巧提升
如: 想調整職場、原生家庭或伴侶關係的互動與溝通模式
自我特質與優勢覺察
如: 想更了解自己的職涯優勢與挑戰? 想提升日常生活的自我覺察與探索能力?
但請別奢望只是 60 分鐘,就能完整解決工作生活中可能打結了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問題
可以期待的是,結束後發現自己之前沒察覺的角度,並且找到自己願意、有能力立刻去做的調整,從當下的困境解套,嘗試往前多走一步。
而最終的抵達,其實就是一步又一步的堆疊而已。
生涯導航教練課
陪跑教練課是為期 90 天的交流體驗,會是一套系統化的做法,引導並陪伴每個學員,有機會更深刻地整理自己。
通過系統化的學習體驗(持續更新中,奠基於貝蒂持續累計投入超過百萬新台幣的生涯職涯 / 身心靈諮詢的學習體驗)、專屬個人的工作與生活練習、每 2-3 週一次的教練對話覆盤、期間 48hr 內的私訊回覆,引導每位學員通過這 90 天深刻地重整並更新自己,陪伴你跨越靠近目標的所有瓶頸。
主要覆蓋以下五大面向,但每個生命都是那麼獨一無二,因此每個學員的課程內容、作業練習、教練引導都會是個人化的。
我會在教練課正式開始前,與學員一起討論擬定未來 90 天最想實現的轉化,打造專屬學習體驗,過程中也會同步根據學員的狀態彈性調整。
學員的學習體驗,由自己決定,就跟每個人的生命體驗一樣,我們會通過這場相遇,實現學習體驗的共創。
因此,想看見改變,我是引路的擺渡人,但每位學員才真正的主角。
無論是教練對話的當下,又或者執行過程中遇到任何精神或物理挑戰,都會需要學員敞開信任地分享,完成練習的執行力也是關鍵,因為練習過程的自我覺察跟挖掘,是認識真實自己的唯一路徑。
90天生涯導航教練課
以下只是五大模塊的概要,但實際狀況,會與每個學員深入討論需求後客製化
勾勒理想生涯樣貌
釐清自己此刻人生的核心追求是甚麼,對自己要甚麼與不要甚麼,感到清晰,有能力繪製出自己的理想工作與生活樣貌
設計生涯探索實驗
懂得為自己設計生涯微實驗 ,有效蒐集有關自己價值觀、熱情、優勢的線索,校正理想生涯樣貌的想像
清除限制性的信念
學會聆聽內在聲音,找到阻礙自己抵達理想生涯狀態的限制性信念,逐一清除釋放,拿回人生的力量與主導權
規劃有效行動方案
學會訂定合適的目標,制定具體能採取的行動計劃、里程碑與時間軸,有節奏地帶領自己一步步從現狀走向理想
落地過程陪跑反饋
找到自己的內在動力,停止拖延與猶豫,更有效地進行目標與精力管理,並提供個人化反饋,真正從知道到做到
結語
Life Coach (人生教練) 跟 Career Coach (職涯教練) 在台灣相對歐美,還是沒那麼普及,但是活在劇烈變動的環境裡,我越來越覺得,教練 (兼具導航者與顧問) 這樣的存在很重要,他有機會成為許多過不去的決策路口上的助力。
但教練終歸是輔助,貝蒂私心最期待看到的是,無論是通過諮詢也好,教練課也罷,每個人都能漸漸找到自我教練 (Self-Coaching) 的能力,每時每刻傾聽、引導,支撐自己做出心之所向的決定。
最後,祝福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教練 (Life Coach) 跟職涯教練 (Career Coach)!
90天生涯導航教練課
關於工作跟生活的迷惘不安、或者生命中想積極實現的改變,你明明已經知道許多脫困做法,卻不知道為甚麼,總是很難真正做到嗎?
生涯導航陪跑教練課,是為期 90 天的深度沉浸與轉化,主題包含職涯發展決策、理想生活打造、行動目標達成、人際關係及溝通技巧提升、自我特質與優勢覺察。
90天的教練陪跑中,不會有網路資訊的發散、沒有純線上課程的罐頭、更不是獨自面對電腦手機汲取知識的空虛與失溫,取而代之的是...
你會掌握系統化的做法,懂得運用不同生涯探索工具進行自我梳理,無論未來面對哪種迷惘都不再那麼心慌,因為你有了走向答案的錦囊。
你會有個人化的體驗,我們會在教練課開始前,共擬未來 90 天最想實現的轉化與改變,選擇合適的學習模塊,回應你生命當下最真實有機的需求。
你會有教練(貝蒂本人)的引導與支持,每 2-3 週一次 60 分鐘諮詢、期間48小時內私訊回覆,全心傾聽、提問與分享,陪你以「實際行動」跨越所有瓶頸。
90 天旅程中,體驗從迷茫走向清晰、從迷惘靠近自己的過程。
關於生命,不再只是知道,而是開始真正做到些甚麼,多微小都很好。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歡迎點擊按鈕,滑至新頁面最下方,預約初談了解細節!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