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服務的客戶在過程中有了新的想法,專案主題突然轉向,我的工作與生活節奏也同步急轉直下。
隨之湧上的,是滿滿的情緒。
其實專案轉向的狀況並不少見,因爲企業面對的外部環境與內部運營本來就瞬息萬變。
顧問的價值,也在於懂得靈活因應這些改變,調度資源,解決問題。
不過方向突然變化,還是讓我不安,因為客戶想要的產出,一般專案通常需要 1 個專案經理搭配 2 個分析師,花 2-3 個月完成。
所幸後來老闆很有智慧地跟客戶協調,說受限於資源,我們這次只能先採取精實版做法,無法給出傳統專案下的產出,客戶也接受了。
但是,這種精簡版做法,我是第一次嘗試,對於需要做到甚麼程度,過程中一直不確定怎麼拿捏比較好。
於是那陣子有幾個晚上做到凌晨,週末也想著該怎麼推進的各種細節。
其實,這段時光在我的顧問生涯裡,真的不算最挑戰的工作強度,合作的老闆能力強心地好,細心把控了各種客戶需求。
所以這讓我更加不懂,為甚麼這次負面情緒這麼滿? 為什麼做起事來特別力不從心?
可以睡覺或者休閒的時間變少是事實,但情緒上的這種無力感或許更是癥結,連帶讓我那幾週,提不起勁去做別的事。
像是原本每天的創作晨間儀式,寫部落格文章電子信,就這樣被連續擱置了好幾天。
不知道如果遇到這樣的狀況,你通常會怎麼處理呢?
老實說,如果是我,過往遇上負面情緒,就像轉到不想看的電視節目,只想趕緊轉台,用其他頻道(像是亂吃東西、瘋狂追劇)轉移注意力。
如果不能把負面情緒轉台,就眼睛一閉,反正這些小劇場總有演完的一天,那就先眼不見為淨。
簡單來說,不是壓抑,就是逃避,因為這似乎是最容易的做法,而且有的時候確實也挺有效的。
但那次負面情緒意外濃烈,再怎麼轉台都逃不開,吃飯刷牙做甚麼都覺得煩躁;隨著情緒小劇場不斷續集,我連眼睛一閉想置之不理都不行。
「或許是負面情緒有什麼話想對我說吧。」
內心突然出現了這樣的想法 - 如果我能學會與負面情緒對話,或許就能更懂他們為何而來? 想帶給我的訊息是甚麼? 也許這樣,會讓他們從劍拔弩張,變成願意與我和平共處。
雖然剛開始真心覺得這念頭好怪 - 到底是該怎麼跟情緒說話啦?
但尷尬地嘗試像是跟朋友聊天一樣,與負面情緒對話後,我漸漸聽懂了,這股無力感究竟為什麼出現,也才總算能跟他好好告別,不再那麼深陷。
也許負面情緒小夥伴下次還會再來拜訪,但我想自己不會再像這陣子那樣手足無措。
我會更像跟個老朋友敘舊那樣,安靜下來,仔細聽他這次又想跟我分享什麼,並且好好回應。
也多虧那次的經歷,讓我有機會提煉這個過程,與你分享,往後如果你有任何負面情緒湧上,不知道該怎麼辦,邀請你一起做做看這個練習,也許做完後,你會發現,負面情緒不是甚麼擋路的洪水猛獸,他其實是想一起為我們人生開路的好盟友。
第一步: 調整心態,把負面情緒當夥伴
為甚麼人要有負面情緒呢?
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能得先倒轉到 200 萬年前的遠古時代。
想像你我的露西祖先,此時正在洞穴裡生火照顧北鼻,突然一隻黑熊猝不及防從洞口冒出來。
(注: 根據古人類學者的挖掘,過去已經知道最早已知可站立行走的古人類是「阿法南猿」,暱稱為「露西」)
露西祖先看見黑熊,馬上警覺,感覺害怕焦慮,心跳加速,肌肉緊繃,一手抓起旁邊的石頭武器,一手把北鼻給抱起來,決定跟黑熊展開大戰。
如果露西碰到熊,沒有任何緊繃焦慮,覺得牠像熊大那樣親切可愛,人類應該已經滅絕了。
因此,從演化角度來看,負面情緒誕生之初,就是為了幫助我們生存而存在的,它讓我們可以對危機充份警覺,進而避開危機。
雖然現在我們已經不會在捷運上看到黑熊,但是,討生活的壓力、對未來的迷茫、經營關係的苦惱,其實都是一隻隻的「現代黑熊」,這些惱人的事物還是以不同樣貌潛伏在我們的生活中。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電影「腦筋急轉彎」? 他非常貼切地展現了各種情緒怎樣支持著我們的日常。
如果沒看過,請容貝蒂小小劇透,「腦筋急轉彎」裡的每個情緒,包含負面情緒,都有它存在的價值,例如: 憤怒是想確保讓主人受到公平對待、噁心是希望讓主人遠離有毒人事物,悲傷則引導主人慢下來重新反思生命。
可以把負面情緒想像成不太會說話的小嬰兒,努力引起你各種心理身體反應,無論是心跳加速、想流淚、肌肉緊繃、難以成眠,都藏著情緒想對你說的話。
雖然有時會覺得他們煩人,尤其當自己正在忙,但負面情緒克制不住湧上時,更是會想狂翻白眼對他說: 「怎麼又來了?」
但當我靜下心來好好與他們對話後,總會驚訝發現,這些負面情緒,真的比我還懂我,他的出現,是為了引導我看見,自己此刻真正需要的是甚麼。
畢竟情緒是絕對不會背叛你,最誠實坦率地,每時每刻每地都惦記著你,為著你的存在。
不確定看到這,你會不會覺得把負面情緒當夥伴的觀點有點荒謬,但我真心希望,在往下看之前,你可以嘗試看看,把他們當成是自己的朋友,尤其如果過去,你一直想不透人到底為甚麼要有這些惱人的情緒存在。
等等的練習,貝蒂會用文章開頭提到的我的情境做示範。
第二步: 跟負面情緒打招呼,看見就好
既然我們現在決定,嘗試把負面情緒當成夥伴,彼此總是得先自我介紹,互相認識一下,不過,情緒通常不會明講他是誰,需要由聰明的你,自己認出他的名,究竟叫作悲傷、憤怒還是害怕。
偶爾,面臨比較重大的生命事件,情緒夥伴甚至可能會成群結隊地來,像我身邊有朋友要換工作時,就曾跟我說過,他的心情好複雜,對新的機會,既感到興奮、焦慮又帶有一點愧疚。
即便是這樣五味雜陳的心境也無妨,反正感受到甚麼,就給它通通列出來就好。
如果一時之間,你認不太出眼前的情緒是誰,貝蒂想跟你分享一個好用工具,叫做情緒輪盤 (Emotion Wheel),可以把想像成一本情緒字典。
摸不著頭緒時,就翻翻這本情緒字典,對照著看,你目前感受到的情緒,最接近裏頭哪個描述,也可以同步觀察此刻有沒有出現甚麼身體反應,也許是胸悶、心跳加快、握拳聳肩、或者剛吃飽卻覺得餓等等。
這些身體反應,也都可能是負面情緒的化身。
認得我們的負面情緒好夥伴,以及他所引發的身體反應後,下一步該做甚麼呢?
答案是甚麼都不做XD 只要「覺察」就好,所謂「覺察」,翻譯成白話文 = 看見就好。
想像你在過馬路,剛好瞥見街上一台台車子呼嘯而過,以這樣的視角,觀照負面情緒所引發的一個個念頭,看著他們流經腦海,但不去評價好壞對錯,就像你不在乎哪台車子特別美麗或醜陋。
如果內心不小心出現了升起了:「我討厭這個感覺。」「我怎麼這麼想?」的評價,也超級正常,就用一樣的方法,退一步,只是看見這個評價就好。
對這些不斷升起又消散的負面情緒說: 「我看見你了。」這樣就足夠,不用再做更多。
通過一次次地覺察,你會逐漸意識到,這些負面情緒就只是剛好經過,但並不屬於於你,也不能代表你。
通過一次次地看見就好,你會逐漸鬆動自我與負面情緒之間的鉤子,不再輕易被他們牽著鼻子走,逐漸發現,你只是你,情緒只是情緒。
這一步很重要,唯有正面看見負面情緒的存在,並且與他們拉開距離後,我們才能跟這些情緒平視對坐,準備好姿勢,好好與這位夥伴暢快聊天吧。
下面用我的情境做例子:
我感受到甚麼情緒?
我感覺很無力,做甚麼事都提不起勁
除了這個情緒之外 (無力感),還有摻雜哪些其他感受嗎?
我還看見,我對自己有點點生氣,覺得自己把時間精力花在萎靡不振超級浪費時間,還有點焦慮,因為我也不知道怎麼辦,這次這一波無力感,特別強烈,明明之前工作也更累過,不懂為甚麼這次特別受不了
這個情緒來的時候,你的身體有哪些反應呢?
全身軟趴趴,覺得有點吸不到氣,整個人很疲倦,明明早中晚都各喝了一杯咖啡,還是沒清神
換你練習,問問自己
>> 我感受到甚麼情緒?
>> 除了這個情緒之外,還有摻雜哪些其他感受嗎?
>> 身體有出現哪些跟平常不同的反應嗎? 這些反應給我怎樣的感覺?
延伸閱讀: 轉化挫折感的6大步驟,釋放內在自信力
第三步: 看懂負面情緒喜歡怎樣登場
認識容易觸發自己負面情緒的人事物很重要。
一旦越來越熟悉這些人事物,我們就會開始有能力為自己做情緒的天氣預報,但當然,有時候我們很難診斷出來,究竟是甚麼東西,觸發了自己的情緒,因此,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是問問自己:「這次 (或者你也可以回顧上次) 情緒出現的當下,我的工作與生活中出現了哪些變化?」
以我之前的狀況來說,當時最主要的變化,就是那工作量變大,大概有幾天都工作到凌晨,並且周末也會想要打開電腦想想工作的事情,不然總覺得很不安。
因為有的時候會想趕著在開會之前有些材料可以跟老闆過,所以有幾次午餐留到下午吃,或者晚餐將近 9 點才吃,跟之前定時定量很不一樣。
剛好屋漏偏逢連夜雨,那幾週剛好生理期,整個人又更加疲倦,為了想要打起精神,開始猛灌咖啡,有好幾天都喝了 3 杯咖啡,因為這樣才能夠比較專注,結果搞到某天早上真的一聞到咖啡的味道就想要吐。
又因為感覺很疲倦跟壓力大,我就開始習慣性地想吃甜點來讓自己開心一點,結果就從吃一塊餅乾變成連吃四塊…吃的當下雖然覺得很快樂,感覺自己好像變得更有精神,但吃完之後,也吃不下正餐,甚至覺得血糖過高昏昏沉沉。
換你練習,問問自己
>> 這次 (或者也可以回顧上次) 負面情緒出現時,我的工作生活出現了哪些變化? 這邊貝蒂也分享一個清單,幫助你從各方面檢視自己
- 健康: 飲食內容? 作息睡眠? 運動強度頻率?
- 工作: 工作的內容、工時、工作夥伴之間的相處?
- 家庭: 家人狀況、居住環境?
- 伴侶: 伴侶的狀況? 跟伴侶之間的相處?
- 朋友: 社交圈的變化? 跟朋友之間的相處?
第四步: 跟負面情緒好好聊聊
前面說過,負面情緒不是想要擋我們的路,把情緒當成盟友,他們的出現,往往是想為我們開路 (雖然方式可能讓我們不是那麼舒服)。
抱著這樣的心態,試著跟自己的負面情緒對話,問問看他: 他的來訪,究竟是想要幫助我們甚麼? 想要跟我們說甚麼?
聽起來可能很傻,但是真的,試試看在負面情緒來臨的當下,閉上眼,深呼吸吐氣 5 個回合,傻傻地問他: 「你這次來找我,是想對我說甚麼? 是想幫助我理解甚麼?」
接著就開始用通過書寫或者錄音,為自己如實記錄,過程中只要對這些訊息保持覺察,任何腦中的批判,無論是: 「真的嗎?」「這不合理!」「太蠢了吧…」,面對這些評價時,一律看見就好,千萬別讓他們中斷你與情緒朋友之間的對話。
下面分享,是我跟自己的無力感對話之後,感覺到他想對我說的話:
我來找你,而且讓你覺得這次的無力感特別難以忍受,是希望能幫你看見,現在的你,其實再把多一點時間,花在你想探索的事情上,像是經營部落格、規劃課程、陪伴你愛的人,以及那些你寫在那張夢想清單上面的好多東西。
如果我不讓你這麼難受,你大概又會忍著了吧,想說,反正眼睛一閉,牙齒一咬,這次又會熬過去的,就像過去這幾年,你熬過的無數次一樣。
我知道你捨不得過去到現在一路累積的一切,我知道你很喜歡顧問這個工作,因為在永遠有新東西可以學,永遠有厲害的人可以仰望,我知道你放不下。
但是,你確定再過十年,你不會,現在沒有挪出更多些時間精力,去探索你好奇、想做了這麼久的人事物上嗎?
我不是要你馬上做出離職轉職這種重大決定,只是想要你允許自己停下來一會,如果可以,去請個長一點的假,就像給自己放個暑假,參加你為自己準備的夏令營,去學習、去交流,去過過看你覺得自己好像嚮往的工作與生活。
所以啊,我才讓你感覺那麼無力,因為無力你才會停 (動不了嘛哈哈哈哈),因為這樣異常地力不從心,你才會願意開始正視自己的處境。
這是我想帶給你的訊息,也是我這次來拜訪的原因。
跟情緒對話後,常會領悟到他想想帶給自己的禮物,一般來說,領完禮物後,負面情緒會減緩,因為總算看清情緒的真面目,也懂了他的來意,其實是出自善意。
但這步驟結束後,可能還是會些許殘留負面情緒,如何更全面地轉化他們,我們放在下一步來說。
換你練習,問問自己
當負面情緒來拜訪你的時候,試著問他
>> 你來找我,是想對我說甚麼嗎? 想怎麼幫助我呢?
第五步: 帶負面情緒華麗變身
最後一步是轉化 - 當你聽懂了負面情緒想跟你說的話,承諾在生活中活出他為你指引的方向,他就會開始變身,一點一點變成美好的感受,而在貝蒂的經驗裡,負面情緒經常變身成情緒輪盤裡面,住在他對面的情緒。
像是在這次情境裡,我感覺到的是無力,對照情緒輪盤一看,躺在無力對面的情緒是希望。
於是,我問了我的無力: 「我可以為你做些甚麼,讓你感受到希望呢?」(當然,如果你覺得對面的情緒,不是你直覺特別想要的,也可以換個方式簡單問自己: 「我可以為你做些甚麼,讓你感覺好過一點呢?」
其實,以我的狀況來說,答案已經藏在剛剛無力感跟我說的話裡頭 - 給自己一小段空白,全心全意投入自己一直想嘗試的體驗 - 像是寫文章、做課程、陪伴愛的人,這樣就會對每天重新抱有期待,也就是希望。
但如果你這樣問自己後,還是沒有太明確的回答,也可以換個方式探索: 「過去哪些情境下,我曾經感受到滿滿的___呢? (填入渴望的美好感受)」
通過喚醒過往的記憶,找到曾經出現類似情緒的當下,你在做著怎樣的事情,那裏頭也藏著你可以起身去做的線索。
像是對我來說,過去會覺得充滿希望感的瞬間,通常都是我去嘗試了全新的、從未做過的事,可能是看一部最新上映的電影、跟新認識的朋友出去玩、踩點收藏好久但從沒去過的咖啡廳。
於是,這週沒有那麼忙後,我看了部新的劇 (對於一個過去經營影劇 IG 的重度追劇份子,這簡直是奇蹟),也跟朋友學妹快閃了最近辦在華山的戶外音樂節 (發現之前從來沒有參加過,超喜歡現場的 Vibe)。
只是幾個簡單小嘗試便讓我體驗到那好久不見的、對生活充滿希望、期待每天睜開雙眼、滿身幹勁想做點甚麼的感覺 (是有沒有這個誇張XD)。
換你練習,問問自己
當負面情緒來拜訪你的時候,試著問他
>> 我可以為你 (負面情緒的名字) 做些甚麼,引導你轉化成想要的__(美好情緒感受的名字)呢?
>> 我曾經在怎樣的處境下,體驗到你 (美好情緒感受的名字) 呢?
>> 我可以為你 (負面情緒的名字) 做些甚麼,讓你感覺好過點呢?
結語
也許有人會覺得疑惑,為甚麼練習過程中要將情緒當作第三人稱來對話?
主要是我覺得,這更能引導我們將負面情緒當成另一個獨立個體,不再落入「負面情緒=自己」的迷思。
像是以前生氣時,我會說: 「我很生氣!」,彷彿,我就是那股怒氣,但通過將負面情緒當作第三人稱,我了解到並非如此,憤怒是獨立於我的存在,我只是剛好與他相遇罷了,但憤怒並不等同我。
當我不再把負面情緒誤認成自己,逐漸發現,好多曾經以為標誌著我的負面情緒,都像俄羅斯娃娃被層層扒開,其實他們從來都不屬於我,只是包覆著我,讓我不小心錯以為,那就是我。
同時,負面情緒確實就像俄羅斯娃娃的外殼,是為了保護最裡層的核心而存在,尤其當我開始學會與情緒對話後,更體認到這點 - 情負面緒就像朋友,他來了,只是因為有些話想對我說。
扒開魔鬼的外表,裏頭是一個個捎來美好訊息的天使,負面情緒不再可怕,他們只是想幫助我活得更加貼近自己。
寫這篇文章時,不小心聽到電影《我的麻吉4個鬼》主題曲〈一直都在〉,覺得歌詞的描述,好符合我心中所想像的,負面情緒與我們的關係,提醒了我,那些陰魂不散的的恐懼、悲傷與憤怒,其實也跟那些美好的情緒們一樣,是為自己而生的存在。
都是因為愛我們而存在。
是你的愛指引我未來,深深擁抱我的現在;告訴我,你是為我而存在,你是為我而存在。〈一直都在〉歌詞
但願當下次負面情緒再度來襲,你願意試著用上面的方法,傾聽負面情緒小夥伴想對你說的話,你或許會驚訝地聽見,就連最惱人的負面情緒,都藏著生命對你的照顧。
換個角度想,負面情緒可能終其一生都會在我們的人生來來去去,既然如此,不如讓他們別白跑一趟,好好跟負面情緒對話,像是跟不打不相識的好友,彼此扶持成長那樣。
相信這個好朋友能為你帶來啟發,也嘗試通過練習中提到的轉化步驟,為他帶來美好的影響。
於是,與負面情緒成為朋友的我們,將不再被負面情緒所困,而是懂了如何跟他們一起,創造誰都搶不走的自由。
我想我會選擇一輩子好奇地與我的情緒小夥伴們對話了,不管他是正面負面,你呢?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