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美股成長股系列介紹
貝蒂預計分享一系列美股成長股筆記,包含投資評估的思路與對個別企業的觀察,作為自己投資美股的思緒整理,同時方便之後回顧,也歡迎對美股成長股中長期投資的捧油們一起交流分享!
這篇主要是基礎 Facebook 發展背景、商業模式的介紹,下篇會會檢視 Facebook 的三張財務報表、品牌價值、利害關係人評價等面向,全方位了解 Facebook 的成長潛能!
前進美股成長股系列
- 貝蒂的美股成長股投資思路 (施工中)
- 社群網站龍頭 Facebook (施工中)
- 創意解決方案 Adobe (施工中)
- 無所不在的搜尋引擎 Google (施工中)
- 別以為只是電商的 Amazon (施工中)
- 成功度過中年危機的 Microsoft (施工中)
- 疫情宅在家的最佳伴侶 Netflix (施工中)
認識社群網站龍頭 Facebook 臉書
貝蒂相信應該沒有人不知道 Facebook 臉書是甚麼,畢竟它已經成為多數人類的生活必需品,每天都得滑一下塗鴉牆,不然就渾身不自在。
Facebook 之於現代人,是陽光、空氣與水一般的存在。
也許你會說: 「等等,現在年輕人可越來越不愛用臉書 social 囉,大家都更愛用 Instagram 呢!」貝蒂親耳聽過 20 歲出頭的大學生說,臉書對他而言是用來看新聞的 lol
你知道嗎? 關於這點,不知臉書是否早已預料,所以公司才在 2012 年的時候,買下 Instagram,後續更買下 WhatsApp,全方位布局社交網站生態。
更多也許你不知道的臉書眉角,都會一一在這篇文章中與你分享。
雖然臉書赫赫有名,「感覺」應該是檔好股票,值得入手,但貝蒂認為光憑「感覺」,恐怕很難在面對 2018 年臉書狂跌 20% 時,還能堅信它的成長,不倉皇地大量賣出。
因此,貝蒂建議喜歡成長股,偏好中長期投資 (3-5年),並且正思考是否入手臉書的捧油們,花點時間看看這篇與下篇文章,掌握更多臉書的資訊 - 無論是發展背景、產品服務、商業模式還是財務成長性的評價,先方方面面了解,根據自己的標準檢核一輪後,再堅定入場,用你的錢,陪公司成長。
Facebook,Inc
2020 資訊
58,604
員工人數
FB
股票代碼
7,800 億 USD
市值
馬克·祖克柏 (Mark Zuckerberg)
CEO/創始人/董事長
859 億 USD
營收
2004年
成立年份
291 億 USD
淨收益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門洛帕克 (Menlo Park, California)
總部
Facebook 的成長蛻變史
許多人是通過 2010 年上映的電影 <社群網戰> (The Social Network) 一窺 Facebook 的誕生過程,雖然臉書創辦人 Mark 跟前臉書總裁 Sean 都提到電影中有大量虛構情節,例如: 矽谷根本沒出現過來自維多利亞秘密的女模、以及創立的核心初衷並非賺錢,而是真心希望人與能更緊密地連結,電影真實性眾說紛紜,但貝蒂覺得這部片的戲劇張力還挺強,推薦想要看狗血版 Facebook 的捧油們看看。
接下來貝蒂會簡要回顧 Facebook 創立 14 年以來的重大紀事,請大家以回顧小寶寶長成巨人的心情,跟著貝蒂一起欣賞 Facebook 一路走來是如何成為今天的自己,並從中窺見管理層 - 尤其是從開始到現在一直在任的 創辦人兼 CEO 兼董事長 Mark Zuckerberg 的領導風格、Facebook 面臨的挑戰與未來的機會。
2003
Facebook 前身點子 Facemash 誕生於哈佛大學的學生宿舍
Mark Zuckerberg 就讀哈佛大學時,入侵學生數據庫,盜用同學們的大頭貼,創建一個叫作 Facemash 的網站,核心功能叫做 Hot or Not,開放學生們互相評價對方的頭貼是否吸引人 (Hot or Not),算是 Facebook 社群的前身,但後來因為違反校規所以被關閉 lol
2004
The Facebook 草創上線
Mark Zuckerberg 正式和朋友成立 The Facebook,一開始只能讓哈佛大學的學生們玩,但後來逐漸放寬讓所有長春藤學校的學生都可以加入。
2007
來自巨頭微軟的投資
微軟以 2.4 億美元收購了 Facebook 1.6%的股份,微軟的大手筆投資該 Facebook 的市值達到150億美元,並且就在獲得資金挹注,Facebook 立即啟動廣告追蹤程序 (追蹤 Facebook 用戶在第三方網站/App上的行為),但此舉讓用戶覺得隱私受到侵犯,成為公司當時的公共關係災難。
2008
關鍵管理人出現,邀請具備大型科技公司管理經驗的桑德伯格擔任 COO
Facebook 聘請 Google 高管 Sheryl Sandberg 擔任首席運營官 (COO),Sheryl 帶來了許多 Facebook 不具備的領導經驗和政治手腕。
2012
看好未來相片/視覺社交的發展併購 Instagram,並且正式上市 IPO
Facebook 同意以10億美元收購 Instagram。 這項收購將繼續成為Facebook 最重要的防禦性的舉措之一,用以抵禦以照片共享服務為核心的 Snapchat。
2014
收購 WhatsApp,並且豪賭虛擬實境為未來關鍵的平台
Facebook 斥資 190 億美元收購 WhatsApp,繼買下 Instagram 後,又一個大膽的防禦性收購,正式稱霸社交媒體的最新領域傳訊類的應用程序 (Messaging App),這項交易結束後,Facebook 股票價值也立馬飆升,市值更是達到將近 220 億美元左右。
同年, Mark Zuckerberg 也豪賭下一代的重要平台之一是 VR,下注 20 億美元,收購了虛擬現實初創公司Oculus。
2017
達到超過 20 億的活躍每月用戶
Facebook 每月活躍用戶超過 20 億,達成對互聯網公司而言前所未有的用戶規模。
2018
劍橋分析事件爆發,Facebook 遭受操弄輿論、放任假新聞的謾罵,同年眾多高管紛紛離職,管理層大洗牌
消息證實 Cambridge Analytica 獲得超過 8 千萬的 Facebook 用戶的信息訪問權,Cambridge Analytica 藉此獲取用戶相關的個人信息,並投放個性化的選舉廣告,煽動民情,影響投票決策,CEO Mark Zuckerberg 也為了這件事情到眾議院與參議院作證。
同年眾多高管相繼離職,高層大洗牌,包含 Instagram 創始人 Kevin Systrom 和 Mike Krieger 、首席律師、溝通官、安全官與 WhatsApp 的創始人。
2019 - 2020
開始提升對於個資隱私的重視度
2018 年中開始至今,Facebook 展開一系列保護隱私與人權的活動,持續移除假帳號,表示 3 年來持續糾察並公開 coordinated inauthentic behavior (CIB) 的計畫,光在 2019 年就移除了全球 50 個類似的假帳號集團,可以在這裡查看過去公開的紀錄
2021 -
槓上政府跟操作系統商的規範
年初,澳洲政府通過新法,要求各大平台必須為內嵌的新聞沒媒體連結付費,開響政府+傳統媒體與社群媒體之爭的第一槍,Facebook 最初採強硬姿態對抗,直接無預警地屏蔽澳洲相關新聞。
同時,全新的 ios 14 蘋果操作系統也不願意放過 Facebook,要求所有手機應用軟體必須設置彈窗,讓用戶自行選擇是否要讓軟體追蹤自己在不同第三方軟件的行為數據,這項規範勢必會衝擊 Facebook 的中小企業廣告主營收,引起 Facebook 巨大反彈。
Facebook 的商業模式與銷售
顧客
終端使用者
就是通過 Facebook 彼此交流的你我,使用者可以免費享受上傳貼文、照片、影片與創建社團等社群交流功能。
軟體開發人員
Facebook 也提供應用程序開發平台,幫助開發人員/業主進行技術/商業的創新。
廣告主
Facebook 販售廣告板位給企業主/代理商/媒體等,讓他們的產品服務能通過 Facebook 觸達甚至轉化目標消費者。
產品服務
以文字為核心的互動,主要跟熟人串連,功能包括Facebook News Feed、故事 (Stories)、社團 (Group)、商店 (Shop)、市集 (Marketplace)、新聞 (News) 和觀看 (Watch)
以照片與短影片為核心的互動,功能包含Instagram Feed、Stories、Reels、 IGTV、Live、Shop
Messenger
雖然也有通話或者視訊功能,但主要被使用者拿來傳訊息,相較 WhatsApp 更多被用於非公社交場景
雖然也有通話或者視訊功能,但主要被使用者拿來傳訊息,相較 Messenger 更多被用於非私工作場景
Oculus 虛擬實境軟硬整合方案
除了社群軟體,Facebook 也在 2017 買了 Oculus 後,積極發展虛擬實境的軟硬整合方案,但目前還不是主力業務板塊,2020 營收佔比 ~2% (注: 歸屬於財報中的 "Others" ~1796m USD)。
價值主張
Facebook 的關鍵字是連結跟分享 (Connect and Share)
- 連結 - 跨越時間、空間、種族、階級、文化等限制,成為全球人類連結的平台
- 共享 - 提供軟體、硬體與服務,致力於幫助不同群體通過平台上相互分享彼此的想法
寫這段時頗有感觸,連結與共享是創立之初,想帶給世界的價值,但連結與共享是中性的動作,當被存有惡意的人利用時,為世界帶來的便不是價值,是破壞,我想,這也是 Facebook 未來幾年需要修練的課題,尋找連結開放與適度管控之間的平衡點。
渠道
網際網路
無論用手機、電腦還是平板,使用者必須連上網路才能享受 Facebook 最核心的產品服務 - 互聯共享。
網站與移動端 App
雖然現在寫起來覺得像是廢話 (當然用網站跟 App 啊不然嘞),但在 20 -30 年前,這類媒介/渠道可是不存在的呢 QAQ 想來還會覺得奇妙。
客戶關係
與終端消費者
Facebook 對於你我來說,基本上是個自助服務平台,應該每個人都是自學怎麼用,當然,推出新功能時,Facebook 還是會通過一些線上介面引導做好 onboarding 讓我們知道該怎麼使用。
與廣告主
Facebook 有通過 Facebook Business 提供一系列廣告投放與受眾管理相關教學,可以自助取用,同時全球各地也有官方認證的夥伴提供相應支持,同時,因為這塊餅頗大,許多未經認證的廣告代理商也正激烈搶食。
與開發人員
持續更新開發人員可用的資源,橫跨人工智慧、AR/VR、商業工具、遊戲、社群媒體網站應用 API 等等,並且應營開發者社群 (Developer Circles)、每年一度的開發者大會以及產品開發的馬拉松挑戰賽等 (Community Challenge)。
關鍵資源
除了人才技術等等,Facebook 最不可取代的護城河應該是它的雙邊網路效應吧。
雙邊網路效應是指,當 Facebook 用戶越多,Facebook 便對於用戶越有價值 (因為用戶能通過這個平台聯繫更多親朋好友、更便捷地獲取資訊等),所以用戶又更多;而很多很多的用戶 + 與用戶有關的消費行為洞察,也讓這個平台對於企業主越有價值,導致更多企業主進駐 Facebook,然而,Facebook 需要拿捏的危險平衡是,當 Facebook 與業主廣告投放的體驗不佳,則可能導致用戶變少。
關於網路效應的詳細介紹與 Facebook 的網路效應,可以看貝蒂寫的另一篇文章(施工中) 。
成本結構
收入成本 (Cost of revenue)
主要包括與產品交付和分銷相關的費用;像是與數據中心和技術基礎架構運營的設施和服務器設備的折舊費、人員薪資福利與基於股份的報酬、能源/帶寬成本、協調合作夥伴的成本 (例如: 流量獲取和內容費用、信用卡和與處理客戶交易有關的其他交易費用),以及消費類硬件設備出售的成本
研究開發 (Research & Development)
研發費用主要包括薪資、福利與基於股份的報酬,也包含工程技術團隊(負責構建新產品以及改進現有產品)的工作環境設施成本
行銷銷售 (Marketing & Sales)
針對銷售支持、市場營銷、業務發展和客戶服務職能員工,提供薪金和福利,以及基於股份的報酬;以及 Facebook 本身用以支持社區與產品運營的營銷銷售費用,包括營銷、促銷支出和專業服務,例如內容審核員
一般行政 (General & Admin)
一般和行政費用包括與法律有關的費用;像是針對某些高管、法律、財務、人力資源與公司傳播政策人員與其他行政僱員的薪金和福利以及基於股份的報酬
成本結構 (2020 財報) | 實際金額 (百萬美元) | 占比 (%) |
---|---|---|
收入成本 | 16,692 | 31% |
研究開發 | 18,447 | 35% |
行銷銷售 | 11,591 | 22% |
一般行政 | 6564 | 12% |
收入結構
Facebook 主要通過通過免費服務終端使用者,持續養大平台流量,掌握廣告主/開發人員最渴望的資源 - 流量與轉化流量的洞察 (e.g. 顧客在 Facebook 平台上的瀏覽習慣),最終向廣告主收取投放廣告的費用。
廣告收益 (Advertising)
Facebook 最重要的金雞母是廣告投放業務,近 98% 收入仰賴廣告。
其他營收 (Other revenue)
包含以下兩類收入
- 付款收入
Facebook 從程式開發應用收取的使用 Facebook 的支付基礎設施的費用,或者 Facebook 對在其平台上的任何商業交易收取費用,包含出售開發人員的應用程序、用戶匯款給朋友等 - 出售 Oculus: Facebook 銷售 Oculus 虛擬現實相關產品服務
收入拆分 (2020 財報) | 實際金額 (百萬美元) | 占比 (%) |
---|---|---|
廣告 | 84,169 | 98% |
其他營收 | 1,796 | 2% |
前進美股成長股系列介紹
了解 Facebook 的發展過程與到底怎麼賺錢後,接著我們下篇會檢視 Facebook 的三張財務報表、品牌價值、利害關係人評價等面向,全方位了解 Facebook 的成長潛能!
下篇文章: <前進美股成長股 | Facebook, Inc. (FB) 下篇 - 綜合評價分析>
本文為資訊整理與觀念分享,無投資推薦之意,投資必有風險,投資前務必自行分析再做判斷。
歡迎社群分享! 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
須註明來自貝蒂故事星作者貝蒂及附上原文連結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