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基競爭是甚麼?
你知道 2020 的每一分鐘,網路上發生了哪些事情嗎?
時基競爭最初由管理諮詢顧問公司 BCG 提出,概念很容易理解 - 呼籲企業將「時間」視為資源 – 相當於金錢、技術與人力等,因此,它應該要被衡量,也必須能被管理。
在快速變化的現代商業叢林裡,「適應變化的速度 (aka 所需要的時間)」也是關鍵優勢之一。
而這樣的適應性優勢,可以從企業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創造出來,包括製造、研發、產品設計、銷售、物流跟營銷。
企業要如何讓自己具備「時基競爭」的優勢?
快、更快、還要更快。
最早創造「時基競爭」優勢的玩家是1960年代日本的製車產業,通過即時生產的製造方式 (Just In Time) ,最終用更少員工、更短時間,生產更多汽車,快速因應勞動力成本上升的趨勢。
關於製造環節,他們思考並在以下面向做出調整..
當然,因為時間流動於「所有組織流程」,因此全組織的流程步驟都有效率提升的空間。絕對不只限於製造環節。
時基競爭能幹嘛?
具備時基競爭優勢的玩家,都明白「時間」其實不只是「時間」,它還代表「成本」、「品質」以及「你與消費者的距離」。
相較於傳統「降本」手段 – 像是壓低薪資、衝量拚規模經濟,時基競爭專注於「增效」 - 思考如何通過快速捕捉最新的消費者需求,並通過持續加速的生產與創新能力,捕捉住這些需求,進而不斷得以摘到高處更甜的果實。
時基競爭的案例
快時尚品牌 ZARA
快時尚品牌 ZARA 就是時基競爭的一個絕佳案例 ,它通過高度整合的價值鏈及按需生產的流程,用最短的時間,最小的庫存負擔,提供最新流行服飾,我們可以從幾個維度看ZARA時基競爭優勢的誕生,
策略: ZARA 圍繞「時基競爭」的策略出發...
- 後臺系統打通數據 – 統一的 IT 系統串聯設計、採購、物流數據
- 前端需求實實反饋 – 店面銷售人員每天通過無線設備裝置,上傳銷售數據、存貨數據與消費者反饋
價值鏈: ...打造高度垂直整合「價值鏈」...
- 設計 – 內聘設計師,因此能在接到消費者需求時,快速將它轉化成工廠能著手生產的設計圖
- 製造 – 自建製造中心 – 包含衣物清洗、熨燙、包裝等製造環節
- 物流 – 內部管理的物流體系,包含自家的物流車、倉儲快速運送系統等
- 銷售 – 將前線銷售人員訓練成前沿消費趨勢的研究員,實時回傳銷售數據與消費者的反饋
指標: ...並且 設計以「時間」為軸心的運營效率指標
- 每年產生的時裝數量
- 每年的庫存周轉次數
- 從設計 - 上櫃 - 銷售所需要的天數
管理策略經典大補帖系列
本系列梳理的幾款經典策略理論,最初都是由管理策略顧問公司 BCG 提出,其實許多理論最初發想的時空背景,跟現代社會已截然不同,但不知為何,每次溫習時,還是會被前人的腦洞大開給深深啟發: 「居然可以搞出一個框架這樣分類 ooxx 啊」、「雖然有點過度簡化,但確實有助於思考根討論耶」、「所以這個架構,現在到底還有哪些適用? 哪些不適用呢?」,因此整理之餘,也想把這些基本介紹分享給大家,希望對你有幫助!
這篇文章想幫助你回答以下問題...
- 甚麼是經驗曲線 (experience curve)
- 經驗曲線 vs. 規模效應 (scale effect)
- 經驗曲線的昨天與今天
- 經驗曲線可以怎麼應用?
歡迎社群分享! 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
須註明來自貝蒂故事星作者貝蒂及附上原文連結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