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鬧的中國早幼教行業
想寫點 memo 記錄中國早幼教行業,不打算進行全產業的競爭格局分析,只想簡單分享 4 點有意思的觀察。

圖片來源: 中國幼教年會暨中國國際幼教展 - 青瑞教育
關鍵問題與觀察
以下是目前暫定的分享內容大綱,完整內容將陸續補上
早幼教面對家長 + 孩子二元綜合體,產品跟行銷應該以誰的需求為中心呢?
早幼教行業面對的消費者不單純,是家長 + 孩子的二元綜合體。
0-3 家長決策權最大,產品設計與營銷宣傳建議更多面向家長,4-6 孩子決策權漸增,越吸引孩子,越能獲得家長青睞,然而記得,無論面向誰溝通,用準 IP 是第一步。
點我看更多 (將陸續更新) >>
孩子學得好的關鍵其實不是老師的存在本身,而是…?!
孩子學得好的關鍵不是「學校」跟「老師」,是「習慣養成的機制」(例如: 每日固定聽說讀寫全方位學習閉環) 以及「個性化的互動」(例如: AI 語音測評,提供發音糾正與打分)。
點我看更多 (將陸續更新) >>
AI 老師 PK 真人老師,到底誰倖存?
真人老師可同理有溫度、AI 老師全年無休不出錯,雙方互補,共存更能最大化學習效果,且兩者正逐漸向對方靠攏:
- 針對輔導老師 - 提供標準話術模板,將有溫度的「真人老師」打造成更高效率的「類機器」
- 針對「AI 老師」,結合各種機制讓所提供的反饋感覺更加個人化,為不出錯的「機器」增添些許溫度
點我看更多 (將陸續更新) >>
怎麼設計早幼教產品,才會吸引家長忍不住剁手為孩子下單?
讓孩子的學習之旅「聽得到、看得見、摸得著」,家長就會忍不住買單,例如通過以下方式:
- 外顯型知識 (例如: 英文比數學思維更容易外顯,讓觀眾看見成效)
- 競賽排名
- 反饋打分
- 進度可視 (本日開口幾次? 本日閱讀幾分鐘?)
點我看更多 (將陸續更新) >>
0 comments